信息来源:青阳县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25-03-31 15:00 点击次数:433 |
近年来,青阳县杜村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服务效能,落实落细各项重点举措,持续提升治理工作质效,为构建和谐美好的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多点发力,答好基层减负关键题。减牌清群,解决“负重”难题。扎实开展规范清理挂牌专项行动,对村级组织悬挂的标牌标识进行清单化管理,整治机制牌混乱无序现象。2024年,杜村乡共计开展挂牌清理督导行动4次,规范清理各类机制牌共计158块。合并工作群组20余个。提升阵地,增加“马车”能级。对党群服务中心办公用房及功能室设置情况进行摸底排查,结合工作实际、群众需求,合理规划使用现有功能室。定期开展志愿服务、群团活动,免费向社会群体开放使用场地,丰富活动内容,以活动带人气,提高场地利用率。常态回访,巩固减负成效。将挂牌规范化作为日常工作督导的重要内容,常态化到村级实地查看并主动对接办事群众,切实解决因认识不到位产生的不规范挂牌和出具证明事项问题。协调乡村两级联动严把挂牌入口关,进一步明确村级组织挂牌和出具证明范围。实时跟踪整改情况,确保问题有效解决,防止反弹,做到改而必实,标本兼治。
多元共治,凝聚基层治理新合力。用好“网格+”。整合综治、乡村振兴等资源,将全乡11个村169个村民组分割成129个基础网格,与1+1亮牌工程实施中建立的141支志愿服务队有机结合,定期走访摸排,收集意见,反馈事件,形成高效治理网络,确保“小事不出网格”。2024年共计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和苗头隐患68件,化解68件。用好“积分+”。在五阳村“道德银行·积分超市”试点成功后,逐步推广至宗文、红光等村,并融入党建引领信用村工作,打造近30处信用兑换场景,以“信用积分+精神+物质奖励”模式激发群众自治。用好“屋场+”。依托“党群屋场夜话”平台,党员干部深入屋场、长廊,共学理论、分享心得,践行初心、担负使命,收集办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50余件,深化党群连心。通过“屋场+”“积分+”“网格+”三重联动,有效破解基层治理难题,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
多措并举,办好为民服务关键事。以书记项目为抓手。聚焦村级发展及群众急难愁盼,谋划乡村两级书记领办基层治理事项共计12件,以项目化实施、清单化管理方式,推动问题解决。截至目前2024年度12件书记领办项目已全部结项,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以“村情遍访”为纽带。乡村两级联动,全体干职下沉村组户,持续开展好“村情遍访”工作。针对老、弱、病、残等行动不便的特殊群体,开展上门慰问帮扶;对涉及医保、养老、民政等服务事项,则根据群众需求实行帮办代办,做到服务群众“零距离”,极大提升群众办事便利度。以志愿服务为载体。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妇联、团委等志愿服务力量,精准对接服务对象需求,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如健康义诊、法律咨询、环境整治等,切实打通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米”。提升了乡村文明程度和群众幸福感。(撰稿人:吴津晶;审核人:俞荣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