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市财政局(国资委) 发布时间:2025-04-18 10:25 点击次数:805 |
池州新兴产业投资集团党委所属乡村振兴公司党支部以“红色引领 黄精时代”党建品牌为抓手,贯彻落实池州市农业产业化“1+3+6+N”三年提升行动要求,用党建链串起产业链,发挥链聚优势,实现党建与业务双融合、同促进,以高质量党建激发乡村振兴动力活力。
聚焦组织建设,着力提升 “战斗力”。突出“学”的成效,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定期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企改革、三农等重要讲话精神,把党内组织生活作为学习交流、共同进步的“加油站”。2024年以来,累计开展集中学习23次、党课5次、交流研讨21人次。前往烈士陵园、“小三线纪念馆”、忠廉堂等接受红色教育,在“红色足迹”中感悟责任使命。常态化开展“节前”廉洁提醒和警示教育,通过观看警示教育片、参观池州市廉政教育基地,让党员干部时刻绷紧廉洁自律之弦。注重“实”的导向,坚持“走上去”,开展“党员上讲台”,交流心得体会、分享工作经验20余次。坚持“走下去”,组织“党员到田间”活动,深入走访涉农主体,解决问题14个。坚持“走出去”,先后与池州学院、池州小微企业商会等开展党建共建,推动党建工作提质增效。选派1名优秀共产党员到东至县尧渡镇管山村任职,选派1名党员赴长三角企业挂职,学习先进的农文旅融合经验。发挥“引”的作用,拍摄《乡土不凡》获第六届全市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评比二等奖,驻村第一书记代表管山村获得池州市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项目三等奖,参与奔“池”青年在一线青年干部“建功一线”风采展示活动获得优秀项目,各类优秀人才充分涌动,充分发挥先锋引领示范作用。
聚焦社会责任,着力提升“服务力”。树立品牌。创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党员先锋岗”,推动池州市品牌建设,目前已经注册“池出好味”商标18类,与本市50余家农业主体形成战略合作,微信小程序在65家门店运用,通过开展营销推荐,提高曝光率,破解“优质不优价”的发展瓶颈,让农民增收致富与城市消费升级同频共振。借助品牌效应,在2025年中国农民诗会通过抖音直播带货,帮助我市农业企业带货1万余件。搭建平台。依托于温州医科大学开展产教研融合,积极打造全国第一家九华黄精专业性研究机构,选育出多个优良品种,开发出黄精花、咀嚼片、冻干粉等系列产品,“九华黄精”已破土成金。开发“九华黄精元气水”系列产品和品牌打造,为线上线下渠道铺开提供产品支撑。做好保障。实行 “老带新”模式,选派1名经验丰富的党员干部承担市级储备粮油的管理工作,安排1名年轻同志跟班学习,完成承储市级储备稻谷3500吨、市级成品储备大米900吨、市级储备菜籽油200吨。市级储备粮油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确保政府在保障粮食安全需要时能够调得动、用得上。
聚集产业发展,着力提升“向心力”。党建赋能。党员业务骨干成立“乡村振兴产业服务队”,在项目建设、业务发展中“挑重担”“打头阵”,深入走访企业问需求,制定“一企一策”政策,为企业定制化服务,支持本地鳜鱼和竹制品原材料集中采购,累计提供供应链资金1亿元。培育特色。投资组建九华黄精谷,带动周边农户门口就业300余人,外地客商旅游参观5000余人次,2024年获得第九批安徽省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称号。打造标杆。谋划鳜鱼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引入“无抗”认证体系,提高我市鳜鱼养殖技术、产量和加工品质,形成标杆,擦亮“中国鳜鱼之乡”金字招牌。推动火星农场、杏花村路亚垂钓基地等项目落地,为池州大黄山建设迈出坚实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