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青阳县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25-08-08 10:45 点击次数:440 |
近年来,青阳县庙前镇坚持以党建为引领,聚焦基层治理创新,锚定共建共治共享目标,通过“源头化解、多元协同、数字赋能”三项举措,推动基层治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服务”转变,切实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注重源头化解,构建矛盾调处新机制。织密网格管理。创新推行“网格+调解”工作模式,全镇科学划分81个基础网格,每个网格配备1名网格员,覆盖农户不超过100户,实现“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同步落实党员包户制度,组织开展“敲门行动”,发放问卷500余份,收集问题线索100余条,将矛盾隐患化解在萌芽状态,筑牢基层治理“第一道防线”。搭建三级平台。打造“村级人民调解委员会”“板凳议事会”“老支书调解室”三级调解平台,整合村“两委”、法律顾问、能人等多方力量,围绕群众需求、服务要点、困难家庭帮扶等开展常态化调解。通过“拉家常式”沟通、“面对面”协商,从源头上减少矛盾升级,实现“琐事不出户、小事不出格”。创新多元机制。建立矛盾纠纷分级预警、联调联处、回访评估全链条机制,重点针对宅基地纠纷、婚姻家庭矛盾等高频问题,制定专项化解方案。今年以来成功调处土地流转、基础设施建设等纠纷80余起,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注重多元协同,打造共建共治新格局。强化党建引领。构建“党组织领导+群众自治+社会参与”的协同治理体系,吸纳民警、教师、乡医等126名骨干力量加入治理队伍,推动“单向治理”向“多元共治”转型。通过“党员带头、群众跟进、社会助力”凝聚治理合力,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深化“五社联动”。整合村委会、社会组织、社工、社会资源及志愿者力量,聚焦养老医疗、环境整治等民生难题,深入开展“入户联心”活动。搭建“民意收集—问题台账—整改销号”闭环管理机制,确保群众诉求“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今年以来,累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00余件,群众参与治理积极性显著提升。实施惠民工程。联合青阳县第二人民医院开展送医问诊活动,为群众提供免费医疗咨询和诊疗服务,惠及群众2000余人次;组建12支环境整治志愿服务队,解决陈年垃圾清理、村庄环境卫生打扫等问题150余个;开展“关爱老人”“儿童护航”等专项行动,惠及特殊群体500余人次。
注重数字赋能,创新智慧治理新模式。打造“智慧中枢”。依托数字乡村云平台,整合微信、QQ等社交载体,利用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手段实时掌握村情民意。将“天眼工程”“一村一探头”“农村小天网”、河道治砂、防溺水等330余路视频监控接入“智慧庙前”数据中心,实现对治安隐患、秸秆禁烧、儿童防溺水等问题的动态监测和快速处置,以科技力量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优化政务服务。依托“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打造“一站式”服务大厅,整合民政、社保、医保、卫健等8个服务窗口,实现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针对行动不便的群众,推行“代办制”服务,由村干部或党员志愿者代为办理相关事项,真正实现“群众少跑腿、数据多跑路”。创新“云治理”模式。搭建基层治理数字化平台,实现民意征集、事项办理、结果评价全流程线上运行。群众通过手机端即可提交诉求,后台实时分派、限期办结,并通过短信、平台消息反馈办理结果。今年以来,累计处理群众诉求120余件,群众获得感显著增强。(撰稿人:张小羊;审核人:金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