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中国县域经济报 发布时间:2025-08-25 15:15 点击次数:735 |
安徽池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池州高新区”)党工委近年来坚持把非公企业党建作为园区发展的“强基工程”,探索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新路径,让“党建红”深度融入企业科创链、产业链、人才链,安徽艾可蓝环保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艾可蓝环保”)、安徽鸿叶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鸿叶集团”)、安徽聚力石油钻采设备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聚力石油”)等一批标杆企业党组织脱颖而出,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不断转化为企业的发展优势、创新优势和竞争优势,为全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红色动能”。
培养科创新动力
作为深耕汽油、柴油和天然气发动机尾气后处理技术领域的“排头兵”,艾可蓝环保自2013年5月成立党支部以来,便将红色基因深植于科技创新沃土。
在艾可蓝环保党支部书记、副总裁孙志远看来,抓党建就是抓生产力。目前,艾可蓝环保30%以上的中层领导均为党员,技术部门核心岗位中,党员占比同样十分突出。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艾可蓝环保党支部成立的“党员科技攻关小组”一直都起到了关键作用。
“过去,我们的生产设备中有一处关键部件需要从德国进口。”孙志远回忆,为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艾可蓝环保技术部党员科研骨干主动请缨,带领团队成员连续半年几乎以实验室为家,夜以继日进行技术攻关,最终实现了关键部件的国产化替代。截至目前,艾可蓝环保已累计拥有各类专利超过200项,深度参与制定国家、行业等标准20余项。
龙头企业写担当
作为我国竹产业的领军企业,鸿叶集团的发展史同样也是一部在党建引领下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勇担社会责任的奋斗史。
鸿叶集团党支部宣传委员、副总经理石天玉介绍:“在企业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党建引领作为‘航向标’贯穿始终。”鸿叶集团近年来积极响应市、区政府号召,在梅村镇、梅街镇分别建成一座年产5000吨的现代化毛竹深加工基地,直接为当地创造120个稳定的就业岗位。同时,鸿叶集团精准帮扶4个镇街的5个脱贫村建成5个毛竹初加工厂,有效盘活了村级资源,壮大了集体经济,拓宽了农民增收的新渠道。
除了着力支持池州市贵池区本地镇村,鸿叶集团还在贵池区与安庆市潜山市的县域结对帮扶中主动担当。针对潜山市水吼镇毛竹资源丰富但缺乏龙头带动的痛点,鸿叶集团不仅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持,更无偿捐赠价值50多万元的关键生产设备,助力水吼镇竹制品加工厂快速建成投产。仅一年多时间,加工厂就能够生产毛竹半成品4000多吨,实现产值超2000万元,成功带动50多名脱贫户实现“家门口”就业。
2024年,鸿叶集团成功获评为“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鸿亮”品牌竹制品畅销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创汇近4500万美元,绘就了一幅“党建强、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党建铸魂聚英才
聚力石油从成立至今虽然仅有8年历史,却迅速跻身高新技术企业、安徽省专精特新企业行列,并建成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工业设计中心。
“我们以党建为引领,建立了‘双培双促’机制——努力把优秀员工和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在人才选拔中,思想政治素质、团队协作精神、开拓创新能力是与专业技能同等重要的核心指标。”聚力石油党支部副书记、人力资源总经理许乾龙道出了企业人才培养标准。
研发中心主任杨仲书的成长历程正是企业以党建引领人才发展的生动缩影。聚力石油创立之初,杨仲书便加入了研发团队,在聚力石油党支部成立时,他更是第一时间提交了入党申请书,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数年时间里,在党组织的感召和培养下,杨仲书在专业技术上不断钻研,从加工中心的工人逐渐成长为企业的技术骨干,并肩负起聚力石油“安徽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站长和“安徽省工业设计中心”主任的重任。
“今年,公司党支部正在创建党建示范点,我们希望抓住这个契机,进一步将党的组织原则和先进性要求深度融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选、育、管、用’全链条,为人才施展才华提供更为广阔的舞台。”展望未来,许乾龙信心满满。
党建做实了是生产力,做强了是竞争力,做细了是凝聚力。池州高新区将继续擦亮非公党建“红色品牌”,不断优化“党建+科创”“党建+产业”“党建+人才”的融合模式,以更澎湃的“红色动能”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点击查看原文:“红色引擎”赋能企业强基行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