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贵池区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25-09-23 11:01 点击次数:4 |
近年来,贵池区秋江街道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工作的重要抓手,着力发挥好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农村党员“三支队伍”作用,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推进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建强村级干部队伍,培育乡村振兴“领头雁”。淬炼村“两委”硬核班子。结合村(社区)“两委”干部换届调研工作,采取面对面谈话、实地走访、听取群众意见等方式,对14个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进行分析研判,提前为换届工作做准备,确保村(社区)“两委”干部队伍结构优、能力强。持续推进“头雁领航”工程,健全“学历提升+集中培训+日常教育+实践锻炼”模式,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制度,常态化开展理论学习教育,积极对接市区级村党组织书记及后备力量等主题班次,累计培训学员20余人,选派1名村党委书记赴长三角跟班实训。培育村级后备尖兵。落实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育储备三年行动,聚焦优秀大学毕业生、本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和退役军人等重点人群,采取个人自荐、群众推荐、组织举荐和联合审查相结合的方式共摸排选拔村级后备力量63人,其中正职储备28人。建立完善结对帮带制度,街道领导、村“两委”结对帮带村级后备力量的培养机制,共结成对子30余个,构建起“师带徒、徒成师”的梯次成长平台。
优化驻村帮扶队伍,打造乡村振兴“生力军”。注重能力培养。主动对接选派单位,了解选派干部基本情况,通过走访调研、参与村级事务等方式帮助其快速熟悉村情。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今年来已召开2次座谈会、组织1次培训学习,重点提升政策运用、产业发展和基层治理能力。此外街道特别注重典型案例培育,帮助驻村干部总结提炼工作经验,其中发展案例在全区2025年选派驻村第一书记“亮晒比评”活动中荣获三等奖。强化管理约束。严格按照省、市、区选派干部管理办法,聚焦选派干部“六项职责”,坚持“管在日常,抓在经常”。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组织对驻村干部在岗情况开展检查,督促选派干部围绕建强村党组织、推进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为民办事服务四个方面,积极履职尽责。严格落实驻村干部考勤、请销假、重大事项及时报告等制度,制定出勤、履职、成效“三张清单”,推动驻村工作队作风、能力“双提升”。厚植关心关怀。着力当好驻村干部与帮扶单位之间的“桥梁”,协助落实好选派驻村干部健康体检、交通补贴、工作经费等待遇保障,定期开展“夏送凉爽”“冬送温暖”活动。街道领导班子常态化开展走访,充分了解选派干部思想状况及驻村食宿情况,及时帮助解决在村工作和生活难题,让驻村干部“身驻”更“心驻”。今年以来,街道领导班子成员共走访慰问选派干部3次,开展谈心谈话3次,指导调研2次,收集意见建议5条。
激活农村党员队伍,锻造乡村振兴“先锋队”。把好“入口关”。采取“扩大范围、拓宽渠道、放宽领域”方式,建立党员发展后备人员台账,重点摸排返乡大学生、致富带头人和新业态等群体。对照发展党员细则,进一步规范重点环节,坚持把政治标准摆在首位,联合综治、派出所、纪检等多部门对发展对象进行全面“政治体检”。2025年新发展党员11人,其中35岁及以下8人,农牧渔民8人,新经济组织4人,队伍结构持续优化。把好“教育关”。借助共产党员网、学习强国APP、远程教育等学习平台,开辟党员干部教育“线上课堂”。定期转发安徽先锋网、池州先锋网等微信公众平台的推文,传达重要会议精神,及时更新党建信息、重要活动通知和工作简报,方便党员在“碎片化”时间实现“微学习”。依托实训基地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培训学习2次,街村共开展党员春训冬训15次。把好“引领关”。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阵地,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深入田间地头,参与乡村振兴、矛盾纠纷调解、帮扶解困、环境卫生整治等志愿服务活动300余场次,结合开门教育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10余个,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助力基层治理与乡村振兴。(撰稿人:余瑶;审核人:陶站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