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区分站:贵池区 | 东至县 | 石台县 | 青阳县
无障碍浏览 | 登录 | 注册
首页|
青阳县蓉城镇龙子口社区:“三个创新”激活社区活力 全龄服务绘就温馨家园
信息来源:青阳县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25-10-24 08:32 点击次数:173


近年来,青阳县蓉城镇龙子口社区党委聚焦“一老一小”核心需求、辐射全龄群体服务期盼,从空间优化、为老服务、儿童关爱三大维度创新发力,迭代升级服务模式,将社区党群阵地打造成居民心中“有温度、全功能、全天候”的温馨家园。

空间优化创新,筑牢全时服务“大平台”。创新引入“龙子口全景生活馆”建设概念,致力打造全开放全天候全功能的社区“共享客厅”。空间扩容破界。以“减办公、增服务”为核心思路推进开放型改造,主动打破传统办公与服务的物理壁垒,办公区域由400㎡压缩至110㎡,居民活动空间从500㎡扩容至1400㎡,新增亲子互动、文体活动等专属区域。改造后,老人在此下棋休憩、孩童肆意玩乐、文艺团体排练展演,日均接待居民超600人次,党群阵地彻底从“办公点”转型为集服务、活动、治理于一体的开放新高地。延时服务加码。根据居民需求调研,针对上班族“上班没空办、下班没处办”的办事堵点,以及老年人“晨间需活动、盼休憩”、学龄儿童“放学后缺看管、求玩乐”的差异化需求,打破“朝九晚五”传统时限壁垒,推行8:00-20:30全天候运营模式。以“服务不打烊、温情不停歇”的承诺精准匹配全时段需求,赢得广泛认可,居民满意度较上年度提升8个百分点。功能矩阵聚合。以“全龄适配、场景融合”为原则,构建“亲子游乐+文艺排练+居民议事”复合型功能矩阵,将单一服务场景升级为多元需求承载平台,系统性覆盖“一老一小”关怀、文体发展、协商共治等核心需求,让党群阵地真正成为催化居民互动、凝聚社区合力的“会呼吸”的社区共生体。

为老服务创新,培育互助养老“生态圈”。在落实民生政策基础上,推动养老服务从“保障型”向“品质型”升级。创新“内生式”教育模式。依托社区“达人工作室”挖掘退休教师、老党员、离退休老干部等技能人才27人,打造太极拳、手机摄影、健康养生、书法绘画等特色课程,采用“老带老”教学模式增强亲和力,今年上半年已拓展至4门课程6个班级,招收学员149名,实现师资本土化与规模常态化双提升。擦亮“银龄公益”服务品牌。联合5家县直共建单位组建“银铃志愿服务队”,将每月22日定为“银龄服务日”,在党群服务中心设定点理发点,同时针对独居、失能等行动不便老人提供上门服务,自8月以来已累计服务270余人次,形成可持续的公益服务闭环。推行“服务换空间”机制。精准对接10余个老年文艺团体的活动需求,创新推出“志愿服务换空间使用权”机制,引导团体成员通过参与节日慰问、政策宣传、社区环境整治等志愿服务,积累“服务时长”,兑换排练厅、活动室的优先使用权。今年以来累计135名居民参与志愿服务,兑换功能室使用150次,开展公益演出2场。

儿童关爱创新,打造精准普惠“成长港”。以“普惠共享、精准服务”为核心构建儿童友好型社区,系统推进儿童成长环境建设与服务体系双提升。强化资源倾斜。投入近40万元建成60集防滑地垫、安全游乐设施及适龄绘本于一体的儿童游乐区和阅览室,安全温馨的环境每天吸引超50名儿童前来,成为名副其实的课后“快乐基地”。打造公益课堂。为满足孩子多样化成长需求,联合专业培训机构推出“惠民兴趣班”,依托中心功能室开设街舞、美术、书法等6类课程,今年上半年已惠及106名儿童,深受儿童和家长青睐。优化托管服务。提前谋划、精准对接,通过团县委对接高校招募25名大学生志愿者,打造“暑期驿站”公益托管服务,并针对性开展困境儿童入户宣传实现“应报尽报”。今年驿站共招收36名儿童,其中困境儿童16名,占比近半,并联合7家单位开设法治、安全等主题课程10场,累计提供托管服务175小时,初步形成“社区主导、资源整合、精准关怀”的儿童服务新模式。(撰稿人:方阳;审核人:金永生)


订阅共产党员微信 订阅安徽先锋微讯公众号 订阅池州先锋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