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区分站:贵池区 | 东至县 | 石台县 | 青阳县
无障碍浏览 | 登录 | 注册
首页|
青阳县蓉城镇:坚持三维赋能,打造高素质社区工作者队伍​
信息来源:青阳县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25-11-13 09:29 点击次数:0


近年来,青阳县蓉城镇聚焦城市治理提质增效,坚持以“精准选育强根基、帮带实践提能力、激励约束激活力”三维赋能,通过筑牢队伍源头、加速能力升级、激活内生动力,精准锻造一支能力过硬、业务精湛、群众满意的社区工作者队伍,为基层治理注入强劲动能。

坚持精准选育并举,筑牢队伍“源头活水”。严把入口选良才。紧扣社区人口规模、服务半径等实际,精准制定招聘计划、核定招录名额,以“德才兼备、人岗相适”为核心标准,严把笔试、面试、体检、考察全流程关口。2024年以来新招录社区工作者34名,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85%,平均年龄30岁,为社区治理筑牢高素质人才根基。系统培训强根基。构建“岗前筑基+常态提能”培训体系,抓实新招录人员岗前培训,聚焦角色转变、业务规范筑牢“入职第一课”。创新开设“夜学课堂”6期,精准对接基层需求,邀请市县专家、业务骨干、镇机关负责人专题授课,解读惠民政策、分享治理经验,全方位夯实社区工作者理论素养与实战能力。外出取经拓视野。锚定“对标先进、补齐短板”目标,选派7名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赴苏州、常山等先进地区跟班学习。采取“沉浸式”参与模式,深度融入当地议事决策、网格服务、矛盾化解等工作,深学细悟精细化治理、智慧化服务理念,归来后聚焦老旧小区改造、便民服务升级等重点,结合社区实际提炼本土化方案,切实将先进经验转化为治理实效。

坚持帮带实践联动,加速能力“提档升级”。以老带新传经验。建立“N+1”导师帮带机制,为每名新招录社区工作者配备一或多名经验丰富的社区“两委”担任导师,围绕群众沟通、应急处置等核心能力,通过“手把手教、面对面讲、心连心解”帮带方式,实现工作思路和业务技能双提升,有效破解社区工作者入职初期困惑,助力快速融入角色。“网格下沉”练真功。推行镇干部下社区、社区干部下网格“双下沉”机制,明确社区工作者每周80%以上时间下沉网格,践行“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服务理念,通过入户走访、点位巡查,精准掌握社情民意。今年以来排查矛盾隐患1800余个,收集并解决居民需求1547余件,实现90%以上的问题在网格内化解,有效锤炼群众工作本领。“全科服务”提技能。创新推行“固定坐班+全科服务”形式,每日安排2-3名社区工作者在岗值守,整合党务办理、劳保咨询、征兵协助、妇联维权等基础服务,实现“一站式受理、集成化办理”。通过岗位轮换、业务互学等方式,倒逼社区工作者熟练掌握多领域服务技能,打破“专人专岗”局限,着力培养“一人多岗、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有效提升服务效率和综合履职能力。

坚持激励约束并重,激活干事“内生动力”。强化保障聚人心。严格落实社区工作者“三岗十八级”薪酬体系,结合岗位职责权重、任职年限长短细化基础待遇核算标准,实现待遇与贡献精准匹配。健全职业成长激励机制,鼓励社区工作者参加职业水平考试,及时兑现奖励、调薪相关政策,今年以来,24名社区工作者通过考试并享受待遇提升,队伍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明显增强。绩效考核明导向。聚焦“考什么、怎么考、如何用”构建闭环体系,建立“工作业绩+群众评价+工作纪律”三维考核机制,突出网格服务、矛盾化解、民生实事等核心指标,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评优评先、岗位晋升直接挂钩,今年以来,4名社区工作者因表现优秀补选为社区“两委”,16人被评为优秀社区干部,以鲜明导向激发干事创业热情。日常监督筑防线。建立常态化谈心谈话制度,镇党委“一把手”、分管领导分层与社区工作者开展廉政谈话,今年以来累计谈话120余人次。紧盯“八小时外”监督盲区,通过签订家庭助廉承诺书、走访职工家属、畅通群众监督举报渠道等方式,构建“单位+家庭+社会”监督网络,及时发现并纠正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持续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撰稿人:盛华琴;审核人:金永生)

订阅共产党员微信 订阅安徽先锋微讯公众号 订阅池州先锋微信